按照市委统战部、市人社局《关于开展评选上海市统一战线(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活动的通知》(沪人社奖〔201817号)文件要求, 开展上海市统一战线(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评选条件如下:

评选表彰应体现时代性、先进性、代表性,事迹要真实突出、社会公认、群众认可,体现统战工作特点优势,符合统战事业发展要求,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同时,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先进集体评选条件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强化“四个自信”,在全市统战系统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

2.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勤政廉洁、民主务实、开拓创新、管理规范、纪律严明,有较强的凝聚力;干部队伍业务精通、素质优良、爱岗敬业、作风扎实,有较强的战斗力。

3.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统战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国家和上海发展作出贡献。

1)主动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围绕上海建设“五个中心”、打造“四大品牌”等积极献智出力;围绕统一战线各领域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推动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2)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着力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职能,为多党合作事业作出较大贡献。

3)坚持把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放在重要位置,着力加强思想引领工作,在凝聚人心、增进共识,引导所联系成员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方面有思路、有举措、有成效。

4)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在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党外代表人士方面,出实招、出经验、出人物,在全市统战系统有示范带动作用。

5)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用心服务所联系的统战成员,在维护权益、排忧解难等方面积极作为,在引导鼓励统战成员发挥作用、岗位建功、奉献社会等方面成绩显著。

(二)先进个人评选条件

1.政治素质过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2.认真履职尽责。立足本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所取得的成绩和成果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上海勇当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作出重要成绩。

3.积极议政建言。深刻理解新型政党制度内涵,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职能,建言献策成果突出,为多党合作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4.遵守宪法法律。具有较强的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中共党员还须严格遵守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作风优良,清正廉洁。

5.道德品质高尚。带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6.综合素质过硬。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推动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实践创新方面表现优秀,在团结引导、服务凝聚统战成员方面事迹突出。

经金山区委统战部部务会讨论研究,拟推荐续建(上海市金山区佛教协会会长、万寿寺方丈)为上海市统一战线(工作)先进个人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为:2018917-921日。如对公示对象有情况反映,可在公示期间通过来电、来信、来访等途径向金山区委统战部办公室反映,联系电话57960925;联系地址:金山区卫零路809号(邮编200540);电子邮箱:zgjsqwtzb@163.com

 

中共金山区委统战部

2018917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佛学知识 > 禅门日诵 > 正文

一念三千性具善恶

发布者:admin  来源:未知   时间:2015-12-29

 

 

    佛的慈悲愿力,曲垂方便,开发了八万四千法门,为的是使众生悟入佛之知见。法门虽无量,但归根到底总不出一念之所摄。《华严经》云: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一念三千:即是吾人当下一念之中具足三千诸法,包容现象界的全体。心在迷时,含三千法,对之执著不舍。心在悟时,也含三千法,但对之并不起执,而视为方便,视为性德。心有染净迷悟的分别,但三千法不动丝毫。

  

    一念三千的实相论通常被称之为“性具实相论”。性即法性,实性,理性,佛性。心性原是不二,心具、性具,其义为一。智者大师有论云:“无明痴惑,本是法性,以痴迷故,法性变做无明,起诸颠倒善不善等。……今当体诸颠倒即是法性,不一不异。虽颠倒起灭,如旋火轮,不信颠倒起灭,唯信此心但是法性。”此时法性通于染净,在染维度上,法性即是无明痴惑之本,一切颠倒起灭,即是法性起灭;而在净的维度上,法性即是菩提,即是佛性本身。故若得“还源返本,法界俱寂”,即“一切流转皆止”,即得根本解脱。

  

    一念通于染净,具足一切善恶性相。智者大师称之为“一念无明法性心”。一念即是“凡心一念”,凡心一念是根尘相对,倏忽起灭的经验状态之下的一念心。如是凡心一念,即具足三千世界一切善恶性相,这是一念三千的本意,正由于“一念无明法性心”之通于染净,既是无明痴惑之本,也是解惑成悟,得证菩提之本;既是生死流转不已的依据,也是超出轮回,臻于佛界的依据。

  

    因此,“观心”才显示出特殊的重要性,也只有在心或法性的这一意义上,所谓“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般”,才是可以理解的。

  

    智者大师的“性具善恶”的理论基础是“十界互具”和“一念三千”。一念三千理论中也包含了性恶说的含义。实相常展现为十界、十如是、三世间,每一法界具有十法界,佛界中也具有地狱至菩萨的九界。

  

    智者在《法华玄义》卷八中说:“若大乘观心,观恶心非恶心,亦即恶而善,亦即非恶非善;观善心非善心,亦即善而恶,亦非善非恶。观一心即三心,以此三心,历一切心,历一切法,何心何法而分一三。”这也就是说,善、恶、非善非恶,皆为一心本具,且善恶相即。

  

    作为修学者来说,观照自己介尔当下一念心的功夫,是学佛修道的“用功处和要紧处”,不论此心落于何种法界,都须就此一念观其实相,即空即假即中。所谓介尔有心,即具三千,说凡心的一念,圆满具足三千世间的一切善恶,染净诸法。

  

    智者大师在《四念处》第四卷上说:“在一念眠中,无明心与法性合,起无量烦恼,寻此烦恼即得法性。……是一念无明心,有烦恼法,有智慧法。烦恼是恶尘、善尘、无记尘。开出法身、般若、解脱。《法华》云:“如是性等,一界十界百千法界究竟皆等”。其言明了平常的心念是由无明与法性相结合,所产生的一切烦恼、智慧等,在烦恼法中包含了一切善的、恶的和无记的东西。通过止观实修得法,可以开发出智慧般若,成就法身和解脱之德。

  

    无明与法性结合,五阴、众生、国土等“三种世间”,及这三种世间的种种“性”(内在本质),种种“相”(外表现象)等都由此而生。宇宙间一切万法的心生起,也同样是由于无明与法性结合之缘故。

  

    智者大师在《法华玄义》第五卷中表明心性具有善恶,而且在恶的心性含具有善的心性。又还在《观音玄义》中,对性具善恶更进一步作了系统的论述。认为阐提与佛在性具善恶上是没有区别的,皆具善恶两种心性。

  

    阐提断尽了后天修行而生的善,但存在先天本具的善;佛因修道而断尽恶,但尚存先天本具的恶。为何本具的善恶不能断?因为先天本具的性,不能因此善恶的法门具有经三世也不能断尽改变的性质,属于修善和修恶的“缘因”和“了因”佛性。由“一性”的“正因”佛性所起,即“性起”。修善暂且不论,仅以九界的修恶来说,由缘、了二因的修恶,乃由正因性起。

  

    因此,在圆成佛界(诸佛)的解脱当中,这些修恶就不必断除。因为正因性恶,由之而起的缘、了二因修恶,全修在性,所以不须断除。

  

    阐提与佛两者的区别,在于修习上。佛曾叹曰:“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烦恼、妄想、执著遮蔽心性,而不能证得”。阐提自己不会通达性善,所以遇到佛、菩萨等教化的善缘,接受善的教化,仍可以修善治恶。

  

    佛虽性本具恶,但佛因为通达恶,对恶法有所透彻的了解。所以,让本具的恶自在,不受本具恶的影响而生恶,即不会被恶法所染。也正因为于恶自在,以致反而能用恶法门救人教化众生。正所谓“广用诸恶法门化度众生终不为恶法所染”。这是因为佛能于恶的本身当下,即能通达真如、法性之实相。所谓“烦恼即菩提”、“诸妄即真”,行于非道而通达佛道,正是大乘佛教的方便与善巧。

  

    但从凡夫众生而言,作恶修恶,心有因果报应,应以恶报为戒。全修即性,性亦具善,精进修善,止恶扬善,才能圆满菩提。

  

    由性发修,由修照性,性修不二,统称“佛性”、“三因佛性”(正因、了因、缘因)皆具性德善和性德恶。正因佛性是众生本具不改不坏的中正觉性,也是众生能成佛的主要依据。由于它超越了世间的实相,简称之为“性”。缘因佛性是功德,庄严正因,使正因佛性生起胜缘。了因佛性是智慧,开显正因,使正因佛性生起胜缘。

  

 

 

    它们是空、假、中三谛。三千即空了因佛性;三千即假缘因佛性;三千即中正因佛性;佛性是处于因位的称谓,成报果时即为法身、解脱、般若、“涅槃”三德。

  

    智者大师的一念三千与性具善恶论,则天台佛学的精要,是至高极论。成为天台宗“上求下化”的理论依据,充实了中国哲学中的人性学的内容。台宗认为,众生时刻所起的当下每一念心,必属十法界中的某一法界,一念与某界相应,此心即属某界,佛果者,虽断修恶,不断性恶,恶道众生,虽无修善,但存性善,终有一日,若能一念与佛相应,此念即是佛界。

(责任编辑:续建)

 

中国·上海·万寿寺

2005-2017 沪ICP备17001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