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导人自己掏钱为乡亲买年货
发布者:了进 来源:环球网 时间:2015-02-16
2015年2月13日,农历乙未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陕西考察调研,向革命老区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祝贺新春。总书记给乡亲们带来了年货。饺子粉、大米、食用油、肉制品,还有春联、年画,家家有份。这些都是习近平自己出钱采办的。无独有偶,2月13日,在看望贵州侗族贫困群众之前,李克强来到黎平大市场了解春节市场供应。每经过一个摊位,他都不忘询问一句:“我想买些年货,咱们本地过年都要准备些什么?什么卖得最好?”在摊主们热情的“推销”下,总理几次掏钱,为下午进山看望侗寨贫困户准备了几大包年货。
每年春节前夕,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会“如约”来到群众中间开展访贫问苦,送去新春祝福,这已经成了中央的一种执政习惯,也是在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榜样。在作风建设进入新常态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自己掏钱给父老乡亲、困难群众置办年货,如春风扑面,传递出非常积极的信号意义。
真心送温暖。送温暖献爱心,是每年岁末年初各级各地党政部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要做的常规工作。在送温暖的过程中,必须发自内心,真心真意,自觉自愿地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送温暖,其中就包括自己掏钱去慰问群众、温暖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搞特殊,不仅在言语上十分关心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生活和发展,而且在行动上自己掏钱为乡亲买年货,充分体现了我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相比之下,一些党员干部包括某些领导干部一提到让自己花钱就抱怨这抱怨那,实在应该感到无地自容。 只有我们用真心去送温暖,并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让群众脸上的“温暖表情”永驻人间,让新常态成为永久的常态。
真情待亲人。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最亲最近的亲人。逢年过节,向自己的父母表达表达孝心、表示表示感恩,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试问,给自己的父母亲人买年货,不自己掏钱,难道还要他人代付或用“公款”买单吗?显然不能。否则,就是对父母的大不敬,也是党纪条规所不允许的。细微之处见真情。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春节前夕来到群众中间走访慰问、嘘寒问暖,并自己掏钱为乡亲买年货,看似很平常、很普通、很细微、很细小的作为,却折射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不忘本、不忘根、民生为大、民本为上的崇高情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以此为镜,始终以百姓之心为心,始终视人民为父母亲人,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深情,并且要带头反“四风”,坚决反腐败,以自己的真情付出来回报群众的无比恩情。
真诚办实事。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群众得实惠是党和政府、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永恒追求和神圣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春节前夕看望群众,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并自己掏钱为乡亲买年货,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落实党的根本宗旨的生动实践,同时也是在号召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正如习近平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人民做实事,不需要豪言壮语,而需要各级各地党员干部脚踏实地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付出开始。
细节决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自己搞钱为乡亲买年货,看似很细微、很细小的举动,却饱含着浓浓的民生情怀、民本理念,体现出的是崇高和伟大;而一些党员干部贪公家一点、占群众一些,常常会被其认为无关紧要、无伤大雅,却体现出了无耻和渺小。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常怀为民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坚持“三严三实”,坚守公道正派,反“四风”、树新风,惠民生、聚民智、暖民心,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