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委统战部、市人社局《关于开展评选上海市统一战线(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活动的通知》(沪人社奖〔201817号)文件要求, 开展上海市统一战线(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评选条件如下:

评选表彰应体现时代性、先进性、代表性,事迹要真实突出、社会公认、群众认可,体现统战工作特点优势,符合统战事业发展要求,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同时,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先进集体评选条件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强化“四个自信”,在全市统战系统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

2.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勤政廉洁、民主务实、开拓创新、管理规范、纪律严明,有较强的凝聚力;干部队伍业务精通、素质优良、爱岗敬业、作风扎实,有较强的战斗力。

3.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统战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国家和上海发展作出贡献。

1)主动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围绕上海建设“五个中心”、打造“四大品牌”等积极献智出力;围绕统一战线各领域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推动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2)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着力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职能,为多党合作事业作出较大贡献。

3)坚持把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放在重要位置,着力加强思想引领工作,在凝聚人心、增进共识,引导所联系成员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方面有思路、有举措、有成效。

4)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在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党外代表人士方面,出实招、出经验、出人物,在全市统战系统有示范带动作用。

5)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用心服务所联系的统战成员,在维护权益、排忧解难等方面积极作为,在引导鼓励统战成员发挥作用、岗位建功、奉献社会等方面成绩显著。

(二)先进个人评选条件

1.政治素质过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2.认真履职尽责。立足本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所取得的成绩和成果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上海勇当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作出重要成绩。

3.积极议政建言。深刻理解新型政党制度内涵,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职能,建言献策成果突出,为多党合作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4.遵守宪法法律。具有较强的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中共党员还须严格遵守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作风优良,清正廉洁。

5.道德品质高尚。带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6.综合素质过硬。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推动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实践创新方面表现优秀,在团结引导、服务凝聚统战成员方面事迹突出。

经金山区委统战部部务会讨论研究,拟推荐续建(上海市金山区佛教协会会长、万寿寺方丈)为上海市统一战线(工作)先进个人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为:2018917-921日。如对公示对象有情况反映,可在公示期间通过来电、来信、来访等途径向金山区委统战部办公室反映,联系电话57960925;联系地址:金山区卫零路809号(邮编200540);电子邮箱:zgjsqwtzb@163.com

 

中共金山区委统战部

2018917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素食文化 > 每周一食 > 正文

为什么假冒绿色食品这么多?

发布者:  来源:   时间:2011-12-30

 

近日一项关于绿色食品的消费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州、重庆4城市的1863名被调查者中,有57.6%的人表示在选择日常食品时不会特别关注绿色食品,曾在一片赞誉声中隆重登场的绿色食品陷于被国人日渐冷淡的尴尬境况。   而在此境况中,假冒绿色食品却横行国内大大小小的市场,以致到了无人治理、无人过问的严重程度。   没人关心绿色食品中的假冒   记者近日通过市场调查发现,“绿色食品\”在市场里让人真假难辨。   在北京三里屯某农贸市场,使用仿冒绿色食品标识的商贩面对记者的质问露出无所谓的表情:“这又有什么,只不过贴上了模仿的商标装点一下门面而已,一般人又看不出真假,而且这质量跟真正的绿色食品一样保证没问题,人家转卖、仿造‘绿标’的多了。”而在另一家农贸市场,一名在鸭蛋上使用“江西梅园绿色食品\”标志的商贩竟不知何为“绿色食品\”,当听到对方买的是绿色食品的时候,他却给出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回答:“没有,这里没‘绿色食品’,这鸭蛋是黑色的不是绿色的。”   据中国绿色食品协会提供的数字,截至2003年年底,全国共有绿色食品企业2047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总数为4030个。   而这之中的许多产品是专门销往国外的,国内市场难觅踪影。然而,在市场上绿色食品随处可见,甚至一些小商贩出售的食品外包装箱上都印着“绿色食品\”字样。中国绿色食品的创始人之一、绿色食品协会常任理事、中国农业大学教师白瑛不无忧虑地指出,目前市场上真正的绿色食品很少,大多是滥竽充数,这样会使绿色食品的形象大打折扣,造成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不信任。   为什么无人投诉假冒绿色食品   对于这种不法商贩利用消费者追求健康的心理,打着“绿色\”幌子招摇撞骗、浑水摸鱼的行为,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很无奈。   “绿色食品管理机构没有执法权,无权干涉市场运作,工商部门也顾不上,消费者协会对绿色食品也是‘门外汉’,如此一来就给那些浑水摸鱼者提供了活动空间。   作为质量证明的绿色食品商标,其文字和图形都是经过注册的,尽管受到《产品质量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的保护,但执法难度却很大。”绿色食品协会副会长蔡同一提出,几年前,绿色食品协会已经很重视绿色食品的假冒问题了,现正在加紧做相关的宣传,加强监督力度。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制约,假冒的问题不是靠一两个部门就能解决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   “绿色食品是个筐,稀里哗啦往里装。   \”这样做不仅破坏了绿色食品的声誉,更是对消费者的欺诈,因绿色食品假冒、超标等质量问题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几年前山西省晋阳市一名农民因在棉花地里种植辣椒谎称绿色食品销售,导致100多名食用这种辣椒的消费者呕吐不止;2002年河北张家口市某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因使用剧毒农药导致200多人食物中毒,而作为利益焦点的消费者并没有真正地维护好自己的权益。   记者向中国消费者协会了解后获悉,近年来消协几乎没有接到过关于绿色食品的投诉。   王前虎主任分析说,之所以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投诉目前还是个空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对于绿色食品的标准和概念不甚了解,缺乏判断的标准。消费者是弱势群体,他们对绿色食品的标准应该有知情权,而且纵然消费者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了食物中毒等意外,也很难确认究竟是食品加工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还是绿色食品本身的问题,这同时也给监督部门的监督取证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王主任建议,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应该增加绿色食品信息的透明度,把合格、优质的绿色食品公布出来,以便使消费者“有据可循”。此外,由于消费者处于消费第一线,是食品问题的最直接受害者,与其依靠专业部门来监督,不如公开地让消费者自己来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加强对绿色食品的打击力度。对此,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也提醒消费者,所有消费者对市场上的绿色食品都有监督权。消费者有权了解市场中绿色食品的真假,对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要向中心举报。   认证门槛降低是否影响绿色食品质量   一条最新信息是,今年3月绿色食品的认证费用有所下调,下降幅度达28%,即降到7万元至8万元。业内人士对此并不看好,认为绿色食品门槛降低,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绿色食品质量整体水平的下降。   分析认为,绿色食品认证费用降低后,从前没有认证能力的小企业会大量涌入。   浙江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林伟平指出,生产绿色食品的小企业如果没有能力拿出十几万元申请绿色认证的话,那么它生产出来的绿色食品的质量就难免会让人产生怀疑。门槛降低以后会把这些良莠不齐的企业拢进绿色食品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绿色食品市场的混乱,更会影响到绿色食品的整体质量。白瑛老师表示,绿色食品协会在绿色食品获得认证以后质量跟踪监督工作做得不够,绿色食品企业获得绿色认证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其在获得认证以后的实际生产中出现问题应该给予及时、严厉的处罚,甚至撤消其绿色认证。   “吃了假冒绿色食品最好学会自己排毒”   据有关统计结果显示,每年全国蔬菜超标几十亿斤,粮食超标量高达250亿斤,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绿色食品,而这些超标食品大部分没有被及时销毁,而是流入市场、进入了人们口中,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食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是潜在、漫长的过程,往往会被消费者忽视,而长期从事绿色食品和食品营养学研究的白瑛研究表明,正是由于人们长期食用质量超标的食品,癌症的发病率才比上世纪70年代增加了1倍,而且发生群体大大地年轻化了。   每个人体内都有10万个癌基因细胞,它们一般处于睡眠状态,如果这些癌基因细胞长期受到污染物的刺激就会大大增加癌变率。30岁之前人体的免疫能力最强,但是由于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压力等原因引起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年轻人的肺癌发病率已经达到了10%,肠癌的发病率达到15%。越年轻癌细胞的毒性就越大,如果不及时就诊,生命只能维持4个月左右,而更重要的是年轻人患癌症最容易被忽视,漏诊、误诊率高达80%,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白瑛指出,由于绿色食品市场的混乱,很难买到真正的绿色食品,消费者要学会自己“排毒\”。   在长期的研究和亲身实践中白老师总结出一套科学排毒方法可以供消费者参考:首先,在选择水果、蔬菜的时候,要避免食用反季节水果、蔬菜,因为一般反季节蔬菜都需要大量的农药和催熟剂等化学物品来维持成长,安全系数比较低,消费者不要形成一个消费误区,认为选贵的、稀少的反季节蔬菜就是追求生活品位,应该尽量选择当前时令蔬菜,比如冬天时令水果、蔬菜比较少,就多吃大白菜、苹果;夏天各种时令蔬菜、水果上市充实市场,选择的空间可以放宽。白老师还提醒说,绿叶菜中硝酸盐的含量最丰富,而且叶子越绿硝酸盐含量越多,人吃了这种硝酸盐以后,其残留物与口腔中的酶结合会转化成为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为了既能祛除绿叶菜的硝酸盐又能保持其营养和色泽,白老师建议先用开水过滤一下后再放入冷水中,这样绿叶菜中硝酸盐的含量就能祛除95%以上了。   此外,茄果类蔬菜如青椒、番茄等,大的瓜类蔬菜如冬瓜、南瓜等,嫩荚类蔬菜如豆角等,鳞茎类蔬菜如葱、蒜、洋葱等,以及块茎类蔬菜如土豆、山药等农药的污染相对较小。   另外,要尽量避免剩菜,因为隔夜的绿叶菜菜汤中硝酸盐的含量会增加1倍,一定不要吃。如果您是个节俭的人,白老师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头天把菜汤喝完,第二天食用之前用开水过滤一遍再食用。通过这种排毒方法,白老师自己的癌症5个月以后奇迹般地消失了。   如何区分无公害、绿色以及有机食品   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都属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范畴,都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的组成部分,是3个不同的层次。   无公害食品——是指有害有毒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的农林牧渔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具有安全性、优质性、高附加值3个明显特征。   无公害农产品产自良好生态环境,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生产或加工,农药、重金属、硝酸盐及激素等有害有毒物质含量(或残留量)控制在安全允许的范围内,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强制性标准。无公害食品保证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最基本的需要,是最基本的市场准入条件。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过专门机构认证,准许使用绿色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   绿色食品是以环保、安全、健康为目标,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严格限制,甚至禁止使用人工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的食品。是一种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并执行我国制定的标准,一定3年。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水产品、调料等。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和添加剂,并通过有关颁证组织检测,确认为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食品,也可称为“生态食品”。   有机食品的原料必须是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生产者在有机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有完善的质量跟踪审查体系和完整的生产与销售记录档案。   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最显著的差别是,前者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后者则允许有限制地使用。

(责任编辑:续建)

 

中国·上海·万寿寺

2005-2017 沪ICP备17001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