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委统战部、市人社局《关于开展评选上海市统一战线(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活动的通知》(沪人社奖〔201817号)文件要求, 开展上海市统一战线(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评选条件如下:

评选表彰应体现时代性、先进性、代表性,事迹要真实突出、社会公认、群众认可,体现统战工作特点优势,符合统战事业发展要求,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同时,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先进集体评选条件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强化“四个自信”,在全市统战系统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

2.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勤政廉洁、民主务实、开拓创新、管理规范、纪律严明,有较强的凝聚力;干部队伍业务精通、素质优良、爱岗敬业、作风扎实,有较强的战斗力。

3.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统战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国家和上海发展作出贡献。

1)主动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围绕上海建设“五个中心”、打造“四大品牌”等积极献智出力;围绕统一战线各领域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推动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2)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着力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职能,为多党合作事业作出较大贡献。

3)坚持把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放在重要位置,着力加强思想引领工作,在凝聚人心、增进共识,引导所联系成员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方面有思路、有举措、有成效。

4)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在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党外代表人士方面,出实招、出经验、出人物,在全市统战系统有示范带动作用。

5)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用心服务所联系的统战成员,在维护权益、排忧解难等方面积极作为,在引导鼓励统战成员发挥作用、岗位建功、奉献社会等方面成绩显著。

(二)先进个人评选条件

1.政治素质过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2.认真履职尽责。立足本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所取得的成绩和成果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上海勇当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作出重要成绩。

3.积极议政建言。深刻理解新型政党制度内涵,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职能,建言献策成果突出,为多党合作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4.遵守宪法法律。具有较强的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中共党员还须严格遵守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作风优良,清正廉洁。

5.道德品质高尚。带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6.综合素质过硬。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推动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实践创新方面表现优秀,在团结引导、服务凝聚统战成员方面事迹突出。

经金山区委统战部部务会讨论研究,拟推荐续建(上海市金山区佛教协会会长、万寿寺方丈)为上海市统一战线(工作)先进个人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为:2018917-921日。如对公示对象有情况反映,可在公示期间通过来电、来信、来访等途径向金山区委统战部办公室反映,联系电话57960925;联系地址:金山区卫零路809号(邮编200540);电子邮箱:zgjsqwtzb@163.com

 

中共金山区委统战部

2018917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万寿留痕 > 佛教艺术 > 佛教艺术 > 正文

我国佛教建筑的主要形式

发布者:了进  来源:万寿禅寺   时间:2015-11-25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源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时流入我国并广为传播。从此,佛教文化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佛教建筑,则更是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我国的佛教建筑主要有寺院,塔、石窟寺等几种形式。
 
    寺院是历代佛教信徒拈香顶礼,诵经拜佛的梵宫圣地。初时,“寺”是中国古代官署的名称。东汉永平十一年(68),西域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带着佛经、佛像来到洛阳,下榻鸿胪寺暂住。后汉明帝敕建僧院,供他们传教之用。因传说中佛经、佛像由白马驮来,故僧院被命名为“白马寺”。以后,随着佛教的发展,“寺”便成了中国僧院的一种泛称。
 
    寺院一般以殿堂为主体。建筑形式沿袭古制,较多地采用庑殿、歇山、重檐、悬山、硬山等屋顶。主要建筑位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而次要建筑安排在轴线东西两侧。宋代时的寺院盛行“伽蓝七堂”制度,即佛殿、法堂、僧堂、库房、山门、西净、浴堂。较大的寺院还有钟鼓楼,罗汉堂等。明清时,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法堂、罗汉堂、观音殿、钟鼓楼等,已成为寺院的常规述筑。
 
    佛教寺院的大门通常称为“山门”。“天下名山僧占多”,因寺院多居山林深处,故有此称。山门一般开有三个门洞,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山门建筑多为屋宇式,里面塑有两尊手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护法神。由山门往北,第一座殿是天王殿。殿内有弥勒佛像,其后是韦驮天,两侧立有四大金刚像。出天王殿便是寺院的正殿,也即“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寺中最为富丽堂皇和等级最高的建筑,一般以重檐歇山式居多。殿内供奉佛教缔造者和最高层领导者——佛,通常有一或三尊塑像。大雄宝殿后面的法堂,也称讲堂,是传教说法之处,建筑仅次于正殿。堂内设有法座,法座上置座椅和高台,供演说佛法之用。法座前还置有讲台,台下设香案,两侧是听法席。正殿两侧的东西配殿,名称各寺不一。一般来说东配殿是伽蓝殿,西配殿为祖师殿。但也有许多寺院是专供菩萨的观音殿、文殊殿。三大士殿、地藏殿或药师殿。早期的寺院往往筑有佛塔,一些大的寺院并建有藏经阁。除此外,佛寺中还有僧房,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职事堂(库房)、茶堂(接待室)、云会堂(禅堂)等附属建筑。
 
    塔,起源于古代印度,梵文称作Stupa,中文译为窣堵波、塔婆、浮图等。当初古印度筑塔是为了埋葬佛的舍利,建筑也很低。但传人中国以后,不断被汉化,成为一种独具一格、丰富多姿的高层纪念性建筑。我国的佛塔,就材料而言,有木、砖、石、铜、铁、琉璃等多种质地,从平面造型看,有方、圆、六角、八角、十二角、菱形等形状,按结构和艺术造型分,又有楼阁式、亭阁式、密檐式、金刚宝座式、过街式、花塔等形式,可谓种类繁多,丰富多彩。
 
    楼阁式塔,是我国古塔中最普遍的一种。它是印度的窣堵波与中国古代高层楼阁相结合的产物。其层与层之间的距离较大,每层的门、窗、柱、枋、斗拱、塔檐等,都参照了木结构的形式。塔内一般都设有楼梯供登临远眺。
 
    密檐式塔也是一种较高的多层塔。但它的底层特别高大,以上每层间距很小,塔檐紧连,每层之间也无门、窗、柱子等楼层结构,这种塔大多不能登临。
 
    亭阎式塔窣堵波与传统的亭阁相结合的产物。其特点是塔身单层,平面呈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外观似亭阁建筑,但下部有台基,顶上冠以塔刹。亭阁式塔是高僧,和尚的墓塔主要形式。
 
    金刚宝座塔足佛教密宗派的塔,在一个高台上建有五座小塔,供奉金刚界五佛并象征须弥山五形,塔座和五座小塔的须弥座上布满了狮、象、马、金翅鸟王和孔雀等五种动物。
 
    花塔是由楼阁式塔和亭阁式塔变化而来,其上部装饰着巨大的莲瓣或是密布的佛龛,以及雕刻或塑出狮、象、蛙等动物形象和其它装饰,远望恰如一束巨花,华丽无比,故称为花塔。
 
    过街塔是元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般位于街道或大路上。由于元代大兴喇嘛教,所以过街塔大多为窣堵波式。过街塔在造型上结合了古代城关建筑的特点,下面建成门洞式。按佛教教义所说,行人从塔下经过,就是向佛礼拜。过街塔有单塔、三塔、五塔等多种形式。
 
    我国的佛塔虽然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结构不外乎地宫、基座、塔身、塔刹几部分。尤其是塔刹,更是佛塔特有的构件,它是全塔最高的部分,朽砖石砌的,也有金属浇铸的,意思是土田,代表佛国。塔刹实际上是古代印度窣堵波的变形。
 
    石窟寺,是在山崖上开凿洞窟供养佛像的一种寺院。它也是起源于古代印度的佛教建筑,大约在公元三世纪时,经由克什米尔,阿富汗一带的大月氏国,在贵霜时代传人我国西部的新疆地区。著名的库木吐喇千佛洞及克孜尔千佛洞,即是这个时期开凿的。此后石窟寺建筑随佛教的发展继续东传,出现了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等惊世之作。古代印度有“支提”和“毗诃罗”两种石窟形式。支提是一种内圆外力马蹄形的礼拜堂,其中有一座小型的舍利塔,毗诃罗是僧侣居住的一种石窟,构造为方形的广堂,四壁开有许多小窟,供僧人居住。然而,这两种形式自传入我国后,渐渐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相融合,形成了灿烂的中国式石窟寺艺术。我国的石窟寺,把支提中的舍利塔改成一根直通窟顶的塔柱,塔后原留作回旋礼拜的空间,也改成了方形。这样原来的马蹄形窟,变成了长方形石室,塔柱前面的人字形屋顶,按中国建筑形式,苗出一根根的橡子,两端以拱相托。而毗诃罗中僧人居住的小窟,也改为一座座佛龛了。石窟形式的中国化,在窟檐及廊道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窟檐廊道虽是依山傍崖凿就,但形式完全模仿中国古代的木结构建筑。甚至在敦煌莫高窟,至今还保留有六座唐宋木窟檐!
 
    我国的佛教建筑,不仅体现了辉煌的古代建筑艺术,同时也保留了大量的绘画。雕塑、石刻等反映历代社会生活的艺术佳作。因此,它还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和科学研究价值。
 

 

(责任编辑:续建)

 

中国·上海·万寿寺

2005-2017 沪ICP备17001112号-1